兴趣浇灌成长路

 浏览:4291 次
 0篇评论

清晨推开窗,柳芽初绽的惊喜、蝉鸣阵阵的喧闹、金桂飘香的沉醉、腊梅吐蕊的坚韧,都在诉说着四季更迭的秘密。我的初中生活也如同这四季轮回,在体育班的汗水与书香里,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

记得刚升入初中时,我也曾在题海中迷惘。直到那天班会课,班主任陈老师抱着羽毛球拍走进教室。这位退役的国家队运动员没有急着讲课,而是带我们观看了他珍藏的比赛录像。"你们看这个鱼跃救球动作,运动员腾空时眼睛始终盯着球的轨迹。"他按下暂停键,玻璃窗透进的阳光正落在他手腕的旧伤疤上,"学习也是这样,要看清目标才能找到发力点。"

训练场上的时光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每周三的体能训练课后,陈老师总会带我们坐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读《老人与海》里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章节。当汗水顺着发梢滴在泛黄的书页上,我突然懂得了老师常说的"运动塑造体魄,阅读丰盈灵魂"的真意。有次月考失利,我攥着试卷在器材室发呆,老师默默递来一瓶矿泉水:"记得上周学的跨步上网吗?重心转移要稳,学习遇到瓶颈时也要学会调整节奏。"

现在的我,会在数学课用抛物线原理计算羽毛球落点,在英语课把林丹的采访稿翻来覆去地朗读。课间和队友们争论物理题时,常常会不自觉地用球拍比划受力分析。上个月参观省科技馆,当我流畅地向参观者解说运动力学展区时,忽然想起两年前那个抱着游戏机蜷在教室后排的自己——原来不知不觉间,知识的种子已在兴趣的土壤里悄然发芽。

林书豪在自传里说,他高中时总在书包里同时装着篮球和习题册。此刻望着书桌上并排放着的羽毛球全国青少年赛邀请函和期中复习计划,我终于理解所谓平衡不是取舍,而是让热爱与责任彼此照亮。就像陈老师示范高远球时说的:"找准击球点,力量才能完美传递。"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