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的中国故事

 浏览:4102 次
 0篇评论

每当看到奶奶珍藏的戏服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我就想起老师说的那句话:"戏曲是活着的历史课本"。从北方的京腔到江南的软语,三百多种戏曲就像三百多颗星星,在中华文化的夜空里闪耀。

胡同深处传来咿咿呀呀的吊嗓声时,爷爷总会放下茶杯眯起眼睛。他总说河北梆子的高亢能穿透黄土,就像评剧里那些家长里短的故事,带着北方人的爽利。去年暑假去苏州旅游,园林里飘来的昆曲像丝绸拂过耳畔,水袖轻扬间仿佛看见白娘子在断桥边落泪。原来这就是老师说的"百戏之祖",六百年前的唱词至今还在雕花窗棂间流转。

可现在的同学更爱刷短视频,连学校对面的老戏园子都改成了奶茶店。记得元宵节社区组织看戏,台下坐着的都是白发老人。但上周班会课,小林穿着妈妈做的戏服唱《穆桂英挂帅》,红缨枪在她手里转得虎虎生风,全班都跟着拍手打节奏。原来年轻的脸庞配上古老的戏文,竟能碰撞出这么耀眼的火花。

习爷爷说要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的戏曲更该永远年轻。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用戏腔改编流行歌,没想到在校园艺术节拿了奖。上个月参观非遗展览,VR眼镜里看见生旦净末丑在元宇宙里唱念做打,那些古老的唱腔穿越时空,依然能打动00后的心。

奶奶的戏服还静静躺在樟木箱里,但我知道它不会永远沉睡。当春风吹过校园戏曲社团的窗棂,当短视频里00后戏装变装收获百万点赞,那些传承千年的故事正以新的方式,继续讲述着中国的传奇。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