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墨香
图书馆的玻璃穹顶折射着晨光,我在智能检索屏前踮起脚尖,指尖轻轻划过"未来书展"的选项。随着电梯降落地下一层,扑面而来的薄荷味空气里漂浮着若隐若现的油墨香,这里藏着人类对书籍最浪漫的想象。
东南角的可食书区总排着弯弯曲曲的长队。我捧着刚买的《山海珍馐录》,纸质像糯米糖纸般半透明,每一页都印着立体的糖霜花纹。邻座的眼镜男孩正小心翼翼撕下《本草纲目》的桑叶页,投入保温杯时漾起阵阵药香。当我的书页在热水里舒展成桃花羹,忽然懂得"字字珠玑"原来可以这般真切。
转过缀满感应器的环形走廊,我在气味书架上抽出一本《草原追风记》。指尖刚触到"马奶酒"三个字,清冽的乳香便从书脊渗出,待翻到小羊羔蹒跚学步的段落,青草汁液的腥甜竟沾上了衣襟。这种带着体温的阅读,让每个标点都化作草原上的星子,坠落在睫毛上闪闪发亮。
最让我驻足的还是古籍修复区的缩微书柜。《永乐大典》安静地躺在火柴盒大的水晶匣里,按下放大键的刹那,泛黄的宣纸纹理在光影中层层绽放。白发爷爷捧着放大镜的手在颤抖,他说这样既能守护典籍的尊严,又能让文化血脉在掌心跳动。
临别时,管理员递给我一枚电子书种子。这粒莹白的胶囊将在土壤里生长成知识树,枝桠间结出的屏幕能自动更新教材。我把它埋在窗台花盆里,忽然想起语文老师说的话:真正的阅读不是吞咽文字,而是种下会发芽的星光。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