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淖河畔的人间烟火

 浏览:4781 次
 0篇评论

大淖河水四季唱着不同的歌谣。夏天芦苇荡里藏着蜻蜓的翅膀,秋天渔火在河面碎成星星。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大淖故事,就像河滩上晾晒的渔网,网住了这片水土里最鲜活的人间烟火。

老茶壶煮故事最见滋味。巧云被刘号长欺负的遭遇,本该是苦药般的悲剧,到了先生笔下却成了温在灶上的姜茶。小锡匠躺在芦席上养伤那段,檐角滴答的雨水里混着乡亲们送来的鸡蛋红糖,苦难里熬着甜味。这种举重若轻的笔法,让我想起奶奶总把苦瓜切成薄片用蜂蜜腌——生活的涩与甜,原是可以相融的。

芦苇荡里的风最懂人心。巧云白天坐在门槛上编苇席,篾条在手指间翻飞如蝶,晚上却把心事编进给锡匠的布鞋垫里。小锡匠的铜挑子"叮当"响过石板路,那声音比情话更让人心安。大淖儿女的情意像河边的鹅卵石,经年累月被流水打磨得温润透亮。当巧云搀着瘸腿的锡匠走街串巷时,他们的影子叠成个"人"字,比多少山盟海誓都结实。

河岸的槐花年年白着头。如今水泥楼房代替了苇棚船屋,但每当我看见巷口修鞋匠的铜锤敲打掌钉,听见卖麦芽糖的梆子声穿街过巷,总觉得大淖的故事仍在人间流转。那些在时代浪潮里沉浮的平凡人,用最本真的活法,在土地里种出了永不凋零的春天。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