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桥上的时光
每天放学经过清河桥时,总爱趴在栏杆上看流水。这座石桥像位沉默的老者,用布满裂纹的手掌托起两岸炊烟。爷爷说桥身藏着半个世纪的故事,要仔细看那些石头缝里的青苔。
1965年建成的清河桥,前身是颤巍巍的木吊桥。我翻过老相册,泛黄照片里,挑着扁担的乡民在木板桥上排成长队,桥下河水漫过脚踝。现在的花岗岩桥墩是父辈们用板车运来的石料,桥面留着当年铁锹的划痕。三座半圆形桥洞倒映在水面,拼成完整的月亮。
石栏上的小狮子最有意思。有的歪着头数河里的鱼,有的顶着缺角的石球玩耍。我最喜欢桥东第三根柱子上的母狮,怀里的小狮子探出爪子想捞水里的柳叶。春汛时节,河水会漫上第三级台阶,那时石狮就像在云朵里游泳。
去年台风过境时,我躲在桥头小卖部看洪水。混浊的浪头凶猛地撞向桥墩,却在拱形桥洞前乖乖分成两股。老板娘说这叫"四两拨千斤",桥洞像张开的手掌,轻轻推开激流的拳头。果然雨过天晴后,桥身连道裂纹都没多。
清晨总有卡车轰隆隆驶过,满载着沾露水的柑橘。桥头的磅秤房飘出油条香,司机们捧着搪瓷缸蹲在桥边吃早饭。傍晚卖糖画的老人会在西侧栏杆摆摊,麦芽糖的甜香和桥下的水腥味混在一起,这是属于清河桥特有的味道。
月光好的晚上,桥面会变成银白色的绸带。站在桥中央往南望,能看见新建的高速公路桥亮着星星点点的车灯。但我觉得还是脚下的石砖最亲切,每一块都记着赶集人的脚步、学童的笑声,还有春联褪色时渗入石纹的朱砂红。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