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色彩斑斓的童年

 浏览:2435 次
 0篇评论

  “生活不必像仓鼠转轮一样围绕着一件事而忙碌,生命应该像是一条开放的道路,充满各种事物。如果你希望拥有快乐,就必须做出行动来达到快乐。”艾美·史宾瑟在《用来虚度的才是好时光》中如是说道。这句话引领我深思,尤其是当我看到“当小学生遇到苏轼”这样一系列研究报告纷纷刷屏时,我为清华附小的那班六年级小学生感到赞叹的同时,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在教育的路上,不知不觉间走上了曲径。

  在这个物欲横流,压力倍增的社会里,应试教育的狭窄之路让孩子们就如同笼中之鸟,他们的天性与童真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教育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古语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我们的教育现状。小学的尼尔斯遨游在童话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却被现实的枷锁所囚禁,他们的世界被奥数、古人和艺术课程填满,这不由得让人感叹。

  童年,原应是一段无忧无虑,充满梦想和探索的美好时光,“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这句话道出了孩子们对于新奇事物的天性好奇。然而,现实中对于知识的功利性追求,使得孩子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压力,这种被迫的成长真的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精神明亮的人》一书中,作者深刻指出:“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个生命一件了不起的礼物:嫩绿的童年!可惜,这嫩绿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王开岭通过这句话表达对流逝童年的哀叹。确实,童年本应是纯真、天真烂漫的,然而现如今的童年,却被不合时宜的成人化压力覆盖,使得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真正有意义的童年,应当是充满好奇、勇敢、冒险与正义的,正如汤姆索亚的故事那样,是一段回归自然,拥抱美好的时光。当童年的色彩变得灰白、无力,忙碌成为日常,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随之消失,社会亦会因此而变得冷漠。

  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了。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童年,让他们在生命的道路上自由探索、快乐成长,而不是让他们在功利的竞赛中失去自我、忘记笑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斑斓的色彩,而不是单调的灰。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