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
十五岁生日那天,我在医院窗台上种了盆薄荷。晨光里舒展的嫩叶还沾着露水,就像体检报告上歪歪扭扭的指标线,明明都是绿色的生命迹象,却看得人心慌。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是班里的"铁人"。运动会三千米长跑能甩开第二名半圈,课间总爱单肩背着书包往教室冲,白球鞋在走廊瓷砖上擦出欢快的声响。那时我笃信《周易》里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觉得流眼泪是弱者的表现,连换运动服时被衣柜门夹到手指,都要躲进卫生间才敢倒吸凉气。
直到去年冬天持续低烧不退,在CT室冰凉的检查床上听见"疑似"这个词时,我才知道原来人的坚强像块玻璃。注射针头扎进血管的刺痛,病号服摩擦皮肤的粗糙感,还有消毒水味道里混着妈妈偷偷抹眼泪的气息,都在悄悄瓦解我的铠甲。有天半夜惊醒,发现枕巾湿了大片,这才惊觉自己不知何时哭了。
复学后第一次月考,我在考场握着笔发抖的模样被同学拍成表情包。课间经过饮水机,总有人故意模仿我走路微跛的样子。但最让我害怕的,是看见镜子里那个眼神闪躲的自己。直到有天路过花房,发现那盆薄荷竟在寒冬里抽出新芽,细弱的茎秆倔强地顶着积雪,忽然想起苏轼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在我每天记录薄荷的生长,就像在记录自己重新学步的过程。晨跑时依旧会落在队伍末尾,但能闻见风里裹着的玉兰香;做不出数学题还是会着急,但懂得去找老师轻声请教。那些刻薄的嘲笑渐渐变成了耳畔的风声,而我正在笨拙却认真地,把歪斜的脚印一点点踩直。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