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片蓝

 浏览:3137 次
 0篇评论

清晨推窗时,总习惯性望向天空。灰蒙蒙的雾霭像块旧抹布,把阳光都揉皱了。记得小时候,姥爷总指着瓦蓝的天教我认云彩的形状,那时的云絮白得像刚弹过的棉花,风一吹就幻化成各种模样。如今连麻雀掠过电线,都会在天空划出灰扑扑的痕迹。

巷口的老槐树还在,只是枝桠上总沾着细小的黑颗粒。雨水打在叶片上,会顺着叶脉流下浑浊的溪流。这让我想起地理课上看过的纪录片:被工业废水染成绛紫色的河流,在航拍镜头里像条溃烂的伤疤。老师说,古时候的诗人能用"澄江静如练"形容江河,而我们这代人只能对着发臭的河道皱眉。

但生物课上显微镜里的画面又让我重燃希望。当观察到微生物在改良过的污水样本里重新游动时,整个实验小组都欢呼起来。这让我想起校门口新设的垃圾分类站,想起社区里越来越多骑共享单车的上班族,想起表哥参加沙漠植树后发来的照片——那些拇指高的小树苗,在黄沙中倔强地挺着嫩绿的脑袋。

放学路上遇见收废品的张大爷,他三轮车上插着自制的风车,废旧易拉罐剪成的叶片在夕阳里转得欢快。这叮叮当当的声响,突然让我想起课本里学过的"愚公移山"。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像张大爷车上的小风车,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转动起来,就能带起改变的风。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