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实践手记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车玻璃上,我们的大巴已驶向地球村社会实践基地。这个浓缩了世界景观的实践园区,将用三天时间教会我们成长的密码。
推开仿古铜门时,竹影正婆娑着洒在青石板上。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在晨雾中舒展,竹节上的纹路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我们小组在"丛林穿越"项目里搬运仿真竹材,小林的运动鞋陷进泥里时,阿明立刻用木棍撬动土层。当十双手共同托起三米长的竹架,我忽然懂得《淮南子》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谛。
晌午的炊烟从土灶升起时,料理台的案板正咚咚作响。番茄在油锅里跳起圆舞曲,王老师手把手教小美颠勺,金黄的蛋液裹着红艳艳的西红柿,像极了莫奈笔下的日出。隔壁组的男生把土豆丝切得像小拇指粗,却骄傲地命名为"火山熔岩条"。炊烟熏得人眼睛发酸时,终于明白孔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深意——原来生活就是最生动的课堂。
最难忘是午后泛舟"小瀛洲"。木桨推开碧波时,惊起了莲叶间的白鹭。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诗句忽然有了温度,船头激起的浪花沾湿了校服裤脚。当三艘小艇在浅水区你追我赶,岸边的加油声与蝉鸣交织成盛夏交响曲。望着远处九曲桥的倒影,突然觉得青春就像这涟漪,每一道波纹都是独特的印记。
暮色中的花果山果然不负其名。野蔷薇攀着木篱笆织就花墙,潺潺溪水载着粉白的花瓣奔向远方。躺在草坡上看流云时,发现天边的晚霞竟与早晨灶膛里的火焰同色。这一刻终于懂得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欢欣,原来心灵也需要时时晒晒太阳。
返程时背包里装着晒干的竹叶标本,还有沾着番茄酱的实践笔记。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地球村教会我们:真正的成长不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而在协作时交握的双手,在灶台前淌下的汗珠,在船桨划开的粼粼波光里。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