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心灵的原野
晚自习结束的操场上,我总爱仰头看云。那些被晚风揉碎的云絮,像奔跑的羊群掠过教学楼的尖顶。它们时而聚成绵软的雪山,时而被风吹成细碎的鳞片,却始终追不上天边那抹橘红色的夕阳。地理老师说过,云朵看似自由,实则永远沿着大气环流的轨迹飘荡,这让我想起教室里贴着的那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翻开历史书页,墨香中浮现出无数坚守者的身影。汨罗江畔的屈子抱石投江时,怀中揣着浸透楚辞的竹简;乌江边的霸王横剑自刎前,将心爱的乌骓马托付给艄公;零丁洋上的文丞相整理衣冠,在潮湿的牢房里写下"留取丹心"的绝笔。他们就像古树深扎在岩石里的根系,任凭暴雨冲刷,依然紧紧攥住脚下的土地。
某个梅雨季节的清晨,我蹲在教室窗台观察蜗牛。这些背着螺旋小屋的生物,在雨帘中执着地向上攀爬,身后拖出银亮的轨迹。它们让我忽然懂得,心灵的空间不该是封闭的堡垒,而应像蜗牛的壳——既能抵挡风雨,又始终向世界敞开柔软的触角。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看云,但更多时候会低头看脚下的影子。当斜阳把我的轮廓投射在放学的林荫道上,那些摇曳的光斑里仿佛藏着无数前人的眼睛。他们教会我,真正的坚守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记得自己最初出发的模样。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