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处自有山河
春江水暖的清晨,垂柳用嫩绿的枝条轻吻泥土;秋霜初降的傍晚,枫叶打着旋儿向枝干行最后的注目礼。那些低垂的姿态里,藏着比昂首更动人的力量。就像爷爷常摩挲的紫砂壶,壶嘴总谦逊地向下弯折,却在茶香氤氲间托起整座江南。
乾隆皇帝登基那日的故事,我是在校图书馆发黄的书页里读到的。当群臣山呼万岁时,他三次举杯的动作被历史定格:第一杯敬良臣,第二杯敬逆臣,第三杯竟敬所有反对者。这让我想起校门口那棵伤痕累累的香樟,每道被台风撕裂的伤口,来年都会长出更遑劲的枝干。太史公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或许正是这般在逆境中沉淀的智慧。
可我们总在成长的迷宫里跌跌撞撞。食堂阿姨递来餐盘时,我盯着她关节肿大的手指发怔;班主任深夜批作业的照片在班级群刷屏,那盏小台灯的光晕模糊了我们的眼眶。前桌男生昨天又摔了篮球,骂骂咧咧说月考太难,却看不见错题本上老师用红笔勾勒的解题思路比参考答案还要详尽。
历史课本里说郑和七下西洋,却很少提及每次返航都要跪接圣旨。就像我们总抱怨数学压轴题像拦路虎,却忘了每解出一道题,思维就多凿开一扇窗。去年校运会上,长跑冠军冲线时突然转向观众席深鞠一躬,后来才知道他在谢那些陪跑的对手。
物理老师教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活何尝不是如此?那些让我们低头的风霜,终将成为托举未来的地基。就像外婆纳鞋底时总说:"针脚要往布里藏,走得远才不磨脚。"当我们学会向挫折躬身致意,成长的年轮便又多了一圈温润的光泽。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