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西湖行
江南的雨丝总爱编织朦胧的诗意。踩着湿润的青石板来到西湖时,斜斜的雨幕正将雷峰塔的轮廓晕染成水墨画里的淡影。船公撑着竹篙,乌篷船便载着我们滑入这幅会呼吸的山水长卷。
雾气在宝石山腰间流转,像美人披着鲛绡薄纱。船过苏堤时,忽见几缕阳光刺破云层,将湖面照成碎银万点,转瞬又被新来的雨帘遮住。这般瞬息变幻,倒让我想起课本里学的"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刻才真正懂得这"奇"字里的百转千回。
三潭印月处的睡莲枕着涟漪打盹,杜鹃却开得正艳。红瓣上缀着水珠,仿佛贵妃醉酒时鬓角斜插的牡丹。走过九曲桥时,忽闻缕缕暗香,原是水边的杜若在雨中舒展,这《楚辞》里的香草,竟在千年后与我相逢于同一场春雨。
雨丝渐密时,南屏山的轮廓已化作宣纸上的淡墨。净慈寺的钟声穿透雨幕,与林间的鹧鸪鸣唱相应和。忽然懂得古人在此建寺的深意——当自然之美浩荡如斯,确需梵音来安顿悸动的心魂。
暮色中拜谒岳王庙,青铜像上的雨痕竟似将军甲胄的寒光。忽见几个孩童在碑廊前描摹《满江红》的拓片,稚嫩的笔迹与苍劲的碑文叠映,让人恍然看见时光长河里不灭的星火。原来西湖的潋滟不只在水波间,更在苏东坡修筑的长堤里,在白居易栽种的垂柳中,在代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体温与心跳里。
归舟时雨歇云开,晚霞给湖面镀上金边。摇橹声里忽然明白,西湖原是只青瓷碗,盛着龙井的清香,盛着断桥的传说,盛着中华文明千年的甘露。这般天人合一的至美,原是岁月用文化作经、自然作纬,细细织就的锦绣。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