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声:解读张爱玲与萨冈的青春

 浏览:4266 次
 0篇评论

  “出名要趁早”,这句张爱玲的名言,虽出自她之口,却未必符合她的人生经历。尽管她自身的故事,并非完全贯穿于早年的光辉,却也在作品中洋溢着一种无需摇曳生姿,却早已含苞待放的芳华。在这一年龄之花,我愿珍惜每一瓣未曾盛放的纯真,甚至于此,倾我所好,摒弃了对萨冈续篇的追寻。

  曾凭借《致让-保尔·萨特的公开情书》得知萨冈之名,她于我而言,既是精神的象征,亦是记忆中的一抹风景。她的《你好,忧愁》,令我动容。我曾执着探求的意义和本岁月之感触,均在她那清冽却带着忧伤的文字中揭示无遗,仿佛流转于故事的宁静之中,透露着即将迸发的情感能量。

  对于“忧愁”,我与萨冈不谋而合。忧愁或许源自天性,却不曾有明晰的轮廓。它多半潜藏于我们平凡的流年里,只有激荡到灵魂深处,方能唤起那不经意间的心跳。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光,如同水底初绽的莲花,忧愁藏匿于花瓣之间,唯有在短暂的凋谢时刻,方才显露无遗。

  然而萨冈的“忧愁”,太过匆匆地离我们而去,她后半生的笔墨,未能再绘出同样不经意的美。青春或许是她的标签,但也囿于此,限制了她灵魂的飞翔,使得生命的曲线走向了平淡。

  人生,是用岁月铺陈的证明,还是须以瞬间的绚烂征服世人?萨冈并无选择,一切早已在《你好,忧愁》铺垫。辛幼安道:“少年不识愁滋味”,萨冈或许洞察了其一端,她只在青春的站台作短暂停留,而未完成一生的诗篇。

  她的生命之书,在序章便已经落笔。未来盖然有更多的丰收和繁华,因无止境变奏而终结。然,是否可惜?我反以为不然。宛如放于冷藏室的佳果,遗失了发酵之香醇,却以其可人之态,引人注目。上苍赋予她们非凡的才华,却同时植入冲动、愚昧与短暂。

  他们无权诉说不幸,生命的价值,已在那爆发之刻凝结。而萨冈尤幸,此作即是她斑斓外表的延续。04年赴彼岸之际,法国总统以国之名致哀,尽显人间敬意。

  过往的荣誉,仅是对逝去才情的叹息而已。张爱玲曾言:“出名要趁早”。她的小说虽不属于早年,却属于那轻描淡写的早发繁花,我宁愿这早开的花朵永驻,维持那初绽之美。或自私,但亦是对忧愁最真挚的守候。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