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父亲推着自行车在巷口回头。我扒着二楼窗台,看他深蓝色的工作服渐渐融进白茫茫的街角,忽然想起龙应台说的“目送”。那年寒假我执意要送父亲上班,却在半米厚的积雪里摔了三个跟头,父亲笑着把我扛上自行车后座,雪花落在他发梢,像撒了把盐。
巷尾王奶奶总坐在藤椅里晒太阳。她的竹篮里永远装着橘子软糖,看见孩子经过就招手。去年深秋她突然住进医院,窗台上晾着的柿饼再没人收。妈妈带我去探望时,她枯瘦的手攥着我说:“小囡的手真暖和。”我突然明白“老吾老”三个字,原来是有温度的。
书柜最上层有本泛黄的《送别》,扉页夹着片干枯的玉兰花瓣。爷爷临终前在病床上教我背李叔同的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当时不懂为何要笑着念这样的句子,直到春天看见玉兰树绽放如雪,才懂得生命凋零与新生,本就是月光照在花瓣上的两面。
现在路过巷口早餐铺,总会多看两眼蒸汽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晨雾中消失的背影,那些掌心的温度,都是时光写给我们的散文诗。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父亲推着自行车在巷口回头。我扒着二楼窗台,看他深蓝色的工作服渐渐融进白茫茫的街角,忽然想起龙应台说的“目送”。那年寒假我执意要送父亲上班,却在半米厚的积雪里摔了三个跟头,父亲笑着把我扛上自行车后座,雪花落在他发梢,像撒了把盐。
巷尾王奶奶总坐在藤椅里晒太阳。她的竹篮里永远装着橘子软糖,看见孩子经过就招手。去年深秋她突然住进医院,窗台上晾着的柿饼再没人收。妈妈带我去探望时,她枯瘦的手攥着我说:“小囡的手真暖和。”我突然明白“老吾老”三个字,原来是有温度的。
书柜最上层有本泛黄的《送别》,扉页夹着片干枯的玉兰花瓣。爷爷临终前在病床上教我背李叔同的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当时不懂为何要笑着念这样的句子,直到春天看见玉兰树绽放如雪,才懂得生命凋零与新生,本就是月光照在花瓣上的两面。
现在路过巷口早餐铺,总会多看两眼蒸汽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晨雾中消失的背影,那些掌心的温度,都是时光写给我们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