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详情页
更多精彩优秀作文,尽在赶考状元App
查看>
歌声里的草原
家乡 漫瀚调
3054

每当春风掠过草原,总有些特别的旋律在草浪间流淌。那是我们内蒙古人最熟悉的声音——漫瀚调,像马头琴弦上跳跃的阳光,温暖着每个游子的心。

我的家乡鄂尔多斯坐落在黄河几字弯的臂弯里,这里的牧民清晨挤牛奶时会哼唱,晚归时甩着套马杆也会唱。记得去年那达慕大会上,七岁的苏日娜穿着镶银边的蒙古袍,站在比她高两倍的勒勒车前,用稚嫩的童声唱起《金杯银杯》,全场掌声就像撒向天空的炒米。

这种用蒙汉双语演唱的歌谣诞生在清朝光绪年间。那时晋陕的汉子们"走西口"来到草原,带着山西梆子的悠扬,遇上了蒙古长调的辽阔。就像奶茶里化开的黄油,两种旋律慢慢交融,唱出了放羊人眼中的星辰,道出了牧马人心底的乡愁。

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常会响起漫瀚调。上个月老师教我们《王爱召》时,特意搬来老式录音机。磁带转动时发出沙沙声,却遮不住歌声里沙枣花的香甜。班里最时髦的巴特尔最近总戴着蓝牙耳机,他说正在学用电子琴给传统曲调配伴奏。

最难忘去年冬天去呼和浩特参加合唱比赛。当聚光灯亮起时,我们三十个孩子穿着蓝色蒙古袍,用蒙语唱起《森吉德玛》。台下有位白发奶奶悄悄抹眼泪,后来才知道她年轻时是文工团的独唱演员。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音符就像拴马桩,把不同年代的人紧紧系在一起。

如今草原上飞驰着高铁,蒙古包里通着WiFi,但炊烟升起时,总会有漫瀚调乘着晚风飘向远方。它像阿妈纳的蒙古靴针脚,把过去和现在细细缝缀。这或许就是文化的模样——既是祖辈留下的银碗,也是我们正在编织的绸缎。

分享给朋友
思路解析(思维脑图)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