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的姿态前行
窗台上跳动的光斑亲吻着泛黄的书页,指尖摩挲纸张的触感总让我心安。这方寸书桌,既是瞭望世界的舷窗,又是安顿心灵的港湾。
最初翻开《背影》时正值深秋,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作业本上。朱自清笔下那个蹒跚翻越月台的背影,让年少的我突然读懂了父亲送我来寄宿学校时转身揉眼的动作。当我在考场失利后焦躁地撕扯演算纸,是《荷塘月色》里流淌的月光洗净了心头的褶皱。散文就像春雨,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化作了青草尖上的露珠。
如果说散文是月光下的小径,小说则是热气腾腾的市井长街。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让我揪心——北平城的雪落在他破旧的棉袄上,也落在我十四岁的心头。看着他眼里的光从明亮到黯淡,我忽然懂得生活不单是课本上的公式,还有胡同深处为生计奔波的足音。而翻开《三国演义》,诸葛孔明摇动的羽扇又送来智慧的风,提醒我解题时需运筹帷幄。
最惊艳的是与古诗的相遇。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呐喊,曾支撑着我熬过物理竞赛集训的深夜;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让升旗仪式上的红领巾愈发鲜艳。那些平平仄仄的字符,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锦囊,每个韵脚都藏着破译人生的密码。
如今课业渐重,我仍会在书包里藏本小书。地铁穿梭的轰鸣声中,指尖划过字句的沙沙声,是成长路上最踏实的伴奏。正如溪流终将在阅读的河床里找到方向,我们捧书前行的身影,何尝不是在书写自己的传奇?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