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之殇:在战火中寻找文明的光

 浏览:4285 次
 0篇评论

暮色中的底格里斯河泛着血色的波光,硝烟像幽灵般缠绕着残破的椰枣树。我踩着焦黑的土地,发现半截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正与弹壳为伴。曾经孕育人类最早法典的沃土,此刻连风中都飘荡着文明的呜咽。

三千年文明的根系仍深扎在这片土地。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浮雕碎片,此刻正硌着流亡者的脚掌;汉谟拉比法典断裂的石柱,在轰炸声中震颤着公平的回响。穿行在断壁残垣间,我忽然看见蜷缩在混凝土夹缝中的男孩——他颤抖的睫毛沾满火药碎屑,却仍紧攥着半本被烧焦的《一千零一夜》。

那些蒙着尘沙的眼眸里,盛开着比波斯地毯更绚丽的渴望。当炮火撕裂夜空时,母亲们用古老的摇篮曲捂住婴儿的耳朵;少年们把书包顶在头上,趟过漂浮着油污的河水。博物馆的玻璃穹顶破碎处,星光正抚摸着亚述金盔的裂痕,仿佛诸神在清点人类遗失的珍宝。

我蹲下身,指尖触到滚烫的沙粒中混着凉润的东西——是半枚苏美尔人留下的青金石印章,上面的狮子图腾依然威严。这让我想起幼发拉底河畔的芦苇,纵使被战火烧焦了茎秆,待到春风拂过,依旧会倔强地抽出新芽。文明不正是这般,在伤痛的裂缝里生长出更坚韧的根系?

当夕阳把巴格达的宣礼塔染成蜜色,晚祷声穿越了十几个世纪的风沙。那些被炸毁的拱门上,藤蔓正悄悄编织着新的纹样;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在防空洞的墙壁画下飞向月亮的风筝。此刻我忽然懂得,和平从来不是历史的馈赠,而是人类用受伤的手掌,在废墟上种出的橄榄枝。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