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生活——影评《一轮明月》

 浏览:3050 次
 0篇评论

    上周观看了电影《一轮明月》,深入描绘了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的一生。这部影片的标题,似引自禅宗语录:“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明月清辉,映照着参禅者内心的明净与空灵。法师的一生,品行和学问都犹如皎洁的月光,足以照亮后人。

    初观此片,我未有太多感慨,内心甚至掠过些微反感——本以为以禅师为主角的影片,定当以“禅”的奥义为核心,诸如传灯、剑走偏锋之景不可或缺。去年阅《千古禅灯》一书后,内心对此更是充满了期待。然而,电影并非所想,生活点滴的记录,转变中的细节铺陈,却似乎缺乏那禅学气息。

    数日来,这问题偶尔萦绕心头,似乎触及了我方寸间长久未解之谜。诸如儒、道、禅之学皆有涉猎,儒家实用主义,道家唯心飘渺,而我略知的禅,则在言辞中寻机锋。三者看似不协调,以之为行的人生,亦大相径庭。然我仍欲于独脉相承中,寻得三者并蒂之道。

    曾认为禅宗之重,在于言语之间的隐喻,头绪牵引,如五祖因慧能一首偈颂遂传以衣钵。参禅者间的密语,外人如坠雾海。难道真如此?或许是我尚未入门,有所误会。

    重温弘一法师传记,又回味电影中的情节,一种感悟悄然而至:在他的世界里,禅不过是日常之物。不似古人空谈道义,他重在修身养性,以日常之行,践行禅理。从自律、交人,凡此种种,他皆臻至至善。观今古修行之人,皆是此道,我本望文生义,未得其中妙趣。

    法师之于佛学,是脚踏实地的修行者,非因厌世而出家。披剃后仍怀抱天下,他既是丰子恺救生画册的推动者,也是佛法推广之使者,战争之火起时,他劝导僧俗为人间造福。他的出家之举,虽令人惋惜,但亦可视为个人之求索。各人有各人的路,须尊重各自选择。

    “知行合一”,在这尘世中,我们不能仅仅重视言语所承载的意义,更要注重实践和行动。这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从“格物致知”到“修身”,从受持戒律到“持戒”之实,从上德若谷到无声无臭之境。

    对万物要怀抱着一颗平常心,不刻意追求,也不刻意避免。所谓法眼,不过是平常眼;慧心,也不外是平常人之心。

    被铭记的主题曲《送别》,是法师出家前的杰作,于此处作为此文的收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尊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