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口里的光芒

 浏览:4454 次
 0篇评论

数学试卷最后一题像座小山横在眼前,密密麻麻的条件像荆棘缠绕。教室里的钟摆来回晃荡,粉笔灰簌簌落在窗台,我的草稿纸已画满歪扭的辅助线。这时,老师上周讲的故事突然在耳边苏醒。

1945年的美国费城,"白鸽牌"牙膏公司面临销量危机。市场部经理詹姆斯盯着报表上的红色箭头,突然注意到妻子挤牙膏时总要甩三下手腕。这个细节像颗火星,点燃了他将牙膏口直径从5毫米改为6毫米的创意。当消费者每次挤牙膏时自然多出20%的用量,滞销的库存三个月就见了底。

课桌下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橡皮,我突然把试卷倒转过来。那些原本纠缠的几何图形在颠倒的视野中,突然呈现出对称的美感。阳光斜斜切过窗棱,在题目序号旁投下一道金线,仿佛在提示隐藏的辅助点。铅笔尖颤抖着画出反向延长线,原本凝固的思维顿时如融化的春溪般奔涌。

当我写下最终答案时,手背沾着的石墨在夕阳下闪着微光。这让我想起化学课上学过的钻石成分——原来最坚硬的物质,和铅笔芯竟都源于碳元素的不同排列。解题不也如此?那些看似顽固的难题,或许只需要我们把思维轻轻旋转一个角度。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