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背后的集体密码

 浏览:2759 次
 0篇评论

去年暑假和当警察的表哥、读心理学的堂姐吃烧烤时,我们突然聊起个有趣的话题:要是我们仨组团当劫匪,该选空旷街道的两个行人,还是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下手?

表哥把竹签往桌上一拍:"当然选人多的!"看我满脸困惑,堂姐笑着用手机画示意图:"这叫集体沉默效应。就像菜市场里有人摔倒,围观群众越多,伸手帮忙的反而越少。"原来在群体中,人们总想着"别人会先行动",结果就像多米诺骨牌集体倒向沉默。

这让我想起每周的班会投票。班主任宣布新规时,台下总是一片寂静,直到学习委员举手发言,大家才陆续表态。可当堂姐说起去年某超市抢劫案,二十多位顾客竟无人反抗时,烤架上的茄子突然发出"滋啦"的爆裂声,惊得我差点打翻汽水。

第二天路过证券交易所,玻璃墙内的红绿数字让我驻足。股改方案总说获得高票支持,可市场走势却像闷声抗议的曲线。这不正是堂姐说的"沉默螺旋"吗?散户们盯着大屏幕,就像公交车上攥紧手机的乘客,都在等那个先按下警报按钮的人。

记得有次校运会接力赛,我班最后一棒摔倒了。看台上四十多人突然同时起身,潮水般的加油声竟让运动员奇迹般冲刺成功。这或许就是堂姐说的"破冰效应"——当有人率先行动,集体就会从沉默的冰层下迸发惊人力量。

烧烤摊的烟雾渐渐散去时,表哥突然说:"其实我们警队演习时,教官总强调第一个喊'报警'的人能改变全局。"我望着夜市里熙攘的人群,突然明白:沉默与爆发之间,永远站着那个敢做破局者的普通人。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