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中的光芒

 浏览:2976 次
 0篇评论

如果命运执意要带走我的某部分感官,我会在疼痛中寻找新的生长方向。就像风雨中的蒲公英,飘散不是消亡,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奔赴。

失去听觉或许能让我更专注地观察世界。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滚落,老奶奶的皱纹里藏着故事,同学翻书时睫毛的颤动都是动人的画面。我可以用手指感受音乐厅地板的震动,在图书馆的静默中与苏格拉底对话。当世界褪去声音的华服,思想会在纸张上留下更深的足迹。

若必须选择沉默,我会用眼睛收集人间温暖。看到同桌被数学题难住时,画个笑脸推过去;遇见哭泣的孩童,叠只纸飞机逗他破涕为笑。文字将成为我温暖的手掌,在朋友迷茫时写下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这样的交流或许比语言更有力量。

假使光明注定要熄灭,我依然能触摸世界的轮廓。妈妈的发梢有茉莉花香,爸爸的掌心纹路是岁月的地图。盲道上的凸起像跳动的音符,导盲犬的呼吸带着生命的温度。正如海伦·凯勒所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要靠心灵去感受。"

纵使需要借助拐杖丈量土地,我的脚步依然可以坚定。运动会上当志愿者递水,艺术节用手语表演诗歌,这些时刻都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心灵能否始终向着阳光生长。就像黄山峭壁上的迎客松,在石缝中长成独特的风景。

当所有的门似乎都已关闭,别忘了心窗永远向阳。病房里为病友读报的爷爷,用脚趾绘画的艺术家,他们用残缺的身体演绎着完整的生命乐章。这让我懂得: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曾流泪,而是擦干眼泪后继续相信光明。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